於公視台語台尋得馬鈴薯泥稱之為馬鈴薯泥 Má-lîng-tsî-nî,於劉盈成老師台譯都柏林習得馬鈴薯茸 Má-lîng-tsî-jiông 我個人喜歡馬鈴薯茸這个稱呼。
球芽甘藍於英文稱之為 Brussels Sprouts,德文稱之為 Rosenkohl 玫瑰甘藍,我順其 ChhoeTaigi 台語辭典將其甘藍稱之為草花 Tsháu-hue,順其德文之意稱為玫瑰草花。
於公視台語台尋得馬鈴薯泥稱之為馬鈴薯泥 Má-lîng-tsî-nî,於劉盈成老師台譯都柏林習得馬鈴薯茸 Má-lîng-tsî-jiông 我個人喜歡馬鈴薯茸這个稱呼。
球芽甘藍於英文稱之為 Brussels Sprouts,德文稱之為 Rosenkohl 玫瑰甘藍,我順其 ChhoeTaigi 台語辭典將其甘藍稱之為草花 Tsháu-hue,順其德文之意稱為玫瑰草花。
我喜歡沙丁魚不論罐頭、冷凍或新鮮。
前陣子觀看公視台語台《台灣話話台灣—金山|金包里|咱的歷史,台灣的精神》其中有段「火光會吸引青鱗仔來倚」遂乎又成為貓在鋼琴上昏倒了,不找出青鱗仔是什麼魚誓不罷休。
維基百科道之,他是沙丁魚的一種。臺灣漁類資料庫道之他是鯡魚一種。青鱗仔是沙丁魚還是鯡魚?這個問題讓我想到 Sprotten,Sprattus 有人說他是沙丁魚一種,也有人說他是鯡魚的一種。這些問題自幼理解思路無法清楚分辨華語四聲、平仄之差異就此尊重自己低落的智能。放自己一條生路,是得以繼續忘憂享受盤中飧的方式。
英文與德文的 Sardine 於台語稱之「鰮仔魚 un-á-hî」,可愛い。
羅蔓萵苣怎麼說?
台語有句形容一成不變的諺語「田螺循舊逝,較行 mā 仝逝」公視台語台台語新辭庫將萵苣稱之為「西洋萵仔菜」,同屬萵苣家族的羅美生菜或是羅蔓萵苣就以此推例為「羅馬萵仔菜」。
台語 |
德語 |
英語 |
英文的茅屋起司稱之為 Cottage Cheese,德文稱其為 Hüttenkäse 與 Körniger Frischkäse,台語應該怎麼稱呼?
上網請益遍尋不著答案,那就循英文的 Cottage 與德文的 Hütten,台語的寮仔 liâu-á 做為其依據將其稱之為「寮仔 Tshì-sù」。
英文的 Bell pepper, Sweet pepper, Capsicum 與英、德二文皆稱之的 Paprika 的他在台語應該怎麼稱之?
深綠色青椒稱之為大同仔 tāi-tông-á 這無需愚人我再次多做外譯,黃色、橘色、深紅色、淺黃色等甜椒台語應該如何稱之?
Bell pepper 即為辣椒,辣椒在台語有薟椒仔 hiam-tsio-á 與薟薑仔 hiam-kiunn-á 兩種說法,我個人是慣於稱之「薟椒仔」。依此線索請益教育部台語辭典,得之「番薑仔 huan-kiunn-á 與番仔薑 huan-á-kiunn:辣椒。草本植物。品種有辛辣、甜味兩種,富含維他命C及胡蘿蔔素。辛辣品種的果實成熟時呈紅色,可以用來調味;甜味品種果粒大,可以當作蔬菜食用。」
蔓越莓於台語怎麼稱之?
於《iTaigi 愛台語》尋得其稱為「蔓越莓(Bān-ua̍t-muî)」,循線請教教育部台語辭典,辭典收錄莓類之辭有「草莓 tsháu-m̂」、「花莓 hue-m̂」、「拍莓 phah-m̂」,蔓越莓的蔓亦有收錄,其發音為「蔓(Bān)」同《iTaigi 愛台語》。
蔓越莓又稱之為小紅莓或小赤莓,其稱法譯之為台語為「小紅莓 Sió-âng-m̂」與「小赤莓 Sió-tshiah-m̂」,此三類說法我都喜歡,但是舌鈍無法將其順利發音,遂乎將其稱之為「鶴莓 ho̍h-m̂」並以類比法「好毋 hó-m̄」記之。「鶴莓 Kranich-Beere」為蔓越莓在其德北的稱號。另德文的蔓越莓稱之為 die Preiselbeere 其語意據稱由斯拉夫語 Brusina 意為根據莓果的顏色轉化,不過市面將其通稱為 Die Cranberry。
台語 |
德語 |
多年前上網請益 Stabmixer/Hand Blender 華文如何稱之,那時遍尋不著答案,就此放棄,循德文或英文方式稱之。
近年勤於上網開墾部落格對此一物又產生好奇心,他的華文名如何稱之?
Stabmixer 一輸入,孤狗賜我如下智慧;手持式攪拌機(器),循此線索向公視台語台台語新辭庫請益是否有此一新辭,公視台語台果然不負我所望「調理棒 tiâu-lí-pāng」。
公視台語台Podcast S5EP11 談及苜蓿芽/Keimsprossen Alfalfa/Alfalfa sprouts 一辭,雙耳瞬息如犬上向揚起仔細聆聽,原來苜蓿芽可如此稱之 1. 苜蓿 bo̍k-siok 2. 金花菜,筆記、筆記。
英文的萵苣稱之為 Iceberg lettuce,德國農夫將其引進之後順其本名將其稱之 Eisbergsalat,我所熟悉的美生菜經過兩個世代 24 年的更替,現今稱為萵苣或結球萵苣,經過近一甲子的斷層語言更新的美生菜在台語怎麼稱之呢?
公視台語台成為我的嚮導、引路人:西洋萵仔菜,我個人也慣以原意順其「萵仔菜」將其稱之「冰山萵仔菜」。
有次在朋友家見著綠色大豆欣喜若狂,直呼這是我最愛的豆子。朋友一臉不解看著我,我們這邊的人稱他為豬豆 Saubohnen,聽及此稱呼你應該知道他有多不受歡迎。
經朋友如此提醒,我想到即便現今的德國已可栽種黃豆,人民也食用毛豆,依朋友的年齡推斷毛豆對她而言應是新食物而非舊有熟悉的食物,遂乎仔細詳閱眼前的綠大豆。先生見此隨上網搜尋豬豆,我尋他的搜尋找到答案,原來母親無法品嚐的蠶豆是朋友口中的豬豆,世界不受歡迎的蔬食似乎與豬有相關。母親在世不吃的地瓜葉,舊稱也是「豬菜」。
近日於超市購得價格較平易近人的毛豆,好奇台語的毛豆怎麼稱呼,畢竟與之第一次接觸即以毛豆稱之。
親愛的孤狗大神請問毛豆的台語怎麼說,親愛的搜尋者,毛豆的台語可這麼說「枝豆 ki-tāu」或「毛豆 môo-tāu」。
料理大紅豆總想到這個辭「花豆」遂乎請教有所不知孤狗大神替我解謎,於茫茫大網海之中搜得一則「小時候這種大紅豆泥(花豆)是在傳統市場賣早餐醬菜的攤位上販售的...➀」不知作者所述的花豆是否與我相同,總之尋到記憶中的稱呼就以此記錄之「花豆 Hue-tāu」。
大紅豆
台語:花豆
德語:Kidneybohnen
英語:Kidney Beans, Red Beans